余新忠(1969—),浙江临安人,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历史学博士(2000年),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2005年)。现任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杰出教授兼历史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入选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育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11)、天津市首届131人才创新团队主持人(2014)、“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7)、教育部领军人才计划(CJ)青年学者(2015)和特聘教授(2019)等人才项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宋元以来中医知识的演进与现代‘中医’的形成研究”。著有《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等著作,在《历史研究》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東洋史研究》(日本)《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中英日文论文100余篇。博士论文《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002),《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2015),另有成果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合作)、二等奖1项,和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主持人)。
学习经历:
2003年10月—2005年9月,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后研究。
1994年9月—2000年6月,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历史系研究生,先后获历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7年9月—1991年7月,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获学士学位。
任职经历:
2021年7月—至今,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0年12月—至今,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院长
2016年10月—至今,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2015年4月—2020年12月,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副院长
2012年5月—2016年10月,中国社会史学会秘书长
2012年1月—2012年6月,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梅隆学者
2007年9月—2015年7月,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副主任
2007年6月—至今,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博士生导师
2006年12月—至今,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教授
2000年8月—2006年11月,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讲师、副教授
1991年7月—1994年8月,苏州铁道师范学院院报编辑部编辑
医疗社会文化史 明清史
本科:中国医疗史研究导论、史料学与历史书写
研究生:中国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专题、医疗社会文化史史料精读
一、著作
1.《追寻生命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
2.《中国殡葬史·明清卷》(第一作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3.《道光皇帝》(第一作者),北京:故宫出版社,2016年。
4.《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独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5.《清代社会基层关系研究》(第二作者),岳麓书社,2017年。
6.《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修订版,独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7.《中国家庭史》第四卷《明清时期》(独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人民出版社,2013年。
8.《道光事典》(独著),(台湾)远流出版公司,2006年;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
9.《瘟疫下的社会拯救:中国近世重大疫情及社会应对研究》(第一作者),中国书店,2004年。
10.《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二、译著
1.《鼠疫与近代中国:卫生的制度化与社会变迁》(译著,第二译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2.《瘟疫与人》(译著,第一译者),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年;中信出版社,2018年。
三、编著和编委
1.《明清以来的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第一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
2.《江南视域下的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第一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
3.《中国近代医疗卫生资料三编》(全30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1年。
4.《近代卫生防疫史料汇编》(全50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0年。
5.《中国近代医疗卫生资料续编》(全30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0年。
6.《中国近代医疗卫生资料汇编》(全30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
7.《新史学》第九卷《医疗史的新探索》,中华书局,2018年。
8.《医疗、社会和文化读本》(第一编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9.《新近海外社会史论文选译》(第二编者),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6月版。
10.《清以来的疾病、医疗和卫生——以社会文化史为视角的探索》,三联书店2009年版。
11.《新编中国史话·经济生活卷》(第二主编),希望出版社,2000年。
12.《兵家文化面面观》(第三作者),齐鲁书社,2000年。
13.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A&HCI期刊),Korean Journal of Medical History(A&HCI期刊),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等英文期刊编委。
14.《中国社会历史评论》(CSSCI集刊)、《新史学》(CSSCI集刊)和《医疗社会史》(CSSCI集刊)等集刊编委。
15.《中华医史杂志》、《中医药文化》和《中医文献杂志》等期刊编委。
四、 论文
1.《日常生活史书写方式的有益探索——<风土与时运:江南乡民的日常世界>简评》,《光明日报》(理论版),2021年8月9日第14版。
2.《中国传统瘟疫叙事中的灾疫文化初探》,《史学集刊》2021年第2期,第19-24页。
3.“The new plague on the eve of a great change: China’s cholera epidemic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Vol.14, Issue 2, Jan., 2021, pp.1-17.
4.《构建内外融通的生命史学——中国医疗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黄贤全、邹芙都主编:《西部史学》第4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119-145页。
5.《昌化石兴起历史考辨——兼论历史书写中的个人情结问题》,唐力行主编:《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16期,商务印书馆,2020年10月,第85-111页。
6.《疫病应对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涵育初探》,《历史教学》2020年第22期,第20-29页。
7.《中国传统疫病应对成效探略》,《中国史研究动态》2020年第5期。
8.《瘟疫认知与生命史学》,《历史教学》2020年第18期。
9.《聚焦“人”的历史:疾病医疗史研究的现实意义》,《光明日报》(理论版),2020年9月7日第14版。
10.《在对生命的关注中彰显历史的意义——当今中国医疗史研究的新思考》,《江淮文史》2020年第3期。
11.Xinzhong Yu, “Response to Epidemic Disease in Ancient China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Vol. 3, Issue 2, April-June 2020, pp.55-59.
12.《中国历代疫病应对的特征与内在逻辑探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13.《在对生命的关注中彰显历史的意义——当今中国医疗史研究的新思考》,《江淮文史》2020年第3期,第142-156页。
14.《明清以来的疫病应对与历史省思》,《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2期,第96-101页。
15.《明清医患互动中的人文关怀》,《人民论坛》2019年第36期。
16.《从内在的兴趣出发,探究生命的历史——余新忠教授访谈》,《历史教学》2019年第9期下,第3-13页。
17.《中国传统考课制度的困境、意义与现代启示》,《历史教学》2019年第5期下,第1-6页。
18.張仲景の「医聖」称号における階段的構築(1065-1949),東アジアの思想と文化,第10号,2019.3,第1-16页。
19.《融通内外:跨学科视野下的中医知识史研究刍议》,《齐鲁学刊》2018年第5期,第28-35页。
20.《医学史研究漫谈》,《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
21.《在具象而个性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历史——清代日常生活史研究述评》(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7年第2期。
22.《科学化·专业化·国学化 ——晚清以来现代中医的生成》(合作,第一作者)《文化纵横》2017年第6期。
23.《医学与社会文化之间——百年来清代医疗史研究述评》(合作,第一作者),《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24.《李白成最终隐归慈利县四十八寨说献疑》(合作,第一作者),《苏州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25.《处理好环境维度和历史维度》,《人民日报》2016年4月11日,第16版。
26.“Microhistory and Chinese Medical History: a Review”(第一作者), Korean Journal of Medical History, Vol. 24, No.2, Aug. 2015, pp.355-387.
27.《真实与建构:20世纪中国的疫病与公共卫生鸟瞰》,《安徽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第1-14页。
28.《生命史学:医疗史研究的趋向》,《人民日报》2015年6月3日,第16版。
29.《当今中国医疗史研究的问题与前景》,《历史研究》2015年第2期,第22-27页。
30.《新文化史视野下的史料探论》,《历史研究》2014年第6期,第54-57页。
31.《2013年清史研究述评》(第一作者),《清史研究》2014年第4期,第129-144页。
32.“From Avoiding Disease to Preventing Disease: The Evolving Concept of Disease Response in Late Qing Dynasty”,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Vol. 47, No. 4, Summer 2014, pp.38-60.
33.《个人·地方·总体史:以晚清法云和尚为个案的思考》,《清史研究》2014年第3期,第92-106页。
34.《医圣的层累造成(1065-1949年)——“仲景”与现代中医知识建构系列研究之一》,《历史教学》2014年7月下半月刊,第3-14页。
35.《浅议生态史研究中的文化维度——基于疾病与健康议题的思考》,《史学理论研究》2014年第2期,第39-46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9期)
36.《文化史视野下的中国灾荒史研究刍议》,《史学月刊》2014年第4期,第1-5页。
37.《清代城市水环境问题探析——兼论相关史料的解读和运用》,《历史研究》2013年第6期,第71-85页。
38.《医疗史研究中的生态视角刍议》,《人文杂志》2013年第10期,第78-83页。
39.《“现代”的“金箍”:晚清以来卫生建设的“现代性”反思》,《文史知识》2013年第7期,20-24页。
40.《从宫廷到社会:国家医疗卫生的近代演变》,《紫禁城》2013年第7期,第16-21页。
41.《中国近世的粪秽处置及其近代变动:兼论近代公共卫生观念的形成》,载本书编辑组编:《传统中国社会与明清时代:冯尔康先生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57-89页。
42.《回到人间 聚焦健康——新世纪中国医疗史研究刍议》, 《历史教学》2012年第11期下,第3-11页。
43.《评梁其姿从疠风到麻风:一种疾病的社会文化史》(第二作者),《历史研究》2012年第4期,第174-188页。
44.《马根济与近代天津医疗事业考论——兼谈“马大夫”与李中堂“兴医”的诉求歧异与相处之道》(第一作者),《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3期,第195-202页。
45.《复杂性与现代性——晚清检疫机制引建中的社会反应》,《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2期,第47-64页。
46.A Study on Mackenzie and His Medical Career in Tianjin in Modern China, Yonsei Jorunal of Medical History(延世医史学), Vol. 14, No. 2, December 2011, pp.55-74.
47.《嘉道时期的瘟疫及其社会影响》,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编:《中国古代社会高层论坛文集——纪念郑天挺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中华书局2011年8月版,第700-718页。
48.《历史情境与现实关怀——我与中国近世卫生史研究》,《安徽史学》2011年第4期,第9-12、20页。
49.《晚清的卫生行政与近代身体的形成——以卫生防疫为中心》,《清史研究》2011年第3期,第48-68页。
50.《卫生何为——中国近世的卫生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3期,第132-141页。
51.《“良医良相”说源流考论——兼论宋至清医生的社会地位》,《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第120-131页。
52.《晚清检疫制度引建中的利益纠葛和权力关系》,《香港社会科学》第40期,2011年春/夏季,第73-98页。
53.《扬州“名医”李炳的医疗生涯及其历史记忆——兼论清代医生医名的获取与流传》,《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第142-152页。
54.“Treatment of Nightsoil and Waste in Modern China”, in Angela Ki Che Leung and Charlotte Furth eds., Health and Hygiene in Chinese East Asia: Policies and Publics in the Long Twentieth Century, Durham and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0, pp.51-72.
55.《防疫·卫生·身体控制——晚清清洁观念和行为的演变》,黄兴涛主编:《新史学》第三卷,中华书局,2009年,第57-99页。
56.《卫生史与环境史——以中国近世历史为中心的思考》,《南开学报》2009年第2期,第16-20页。
57.《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救济》,《二十一世纪经济报导》2008年6月1日41版,0.8万字。
58.《晚清卫生概念演变探略》,载黄爱平、黄兴涛主编:《西学与清代文化》,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54-579页。
59.《从避疫到防疫: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演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第51-60页。
60.“Writing about a different kind of medical history: a critical review of Zaizao bingren by Yang Nianqun”,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Vol.1, No.2, Dec., 2007, pp.239-248.
61.《另类的医疗史书写——评杨念群著〈再造“病人”〉》,《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6期,第92-104页。
62.“The Concept of Public Health in Qing Dynasty Jiangnan and its Changes in Modern Times: Focusing on Environment and Water Supply”,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07, 2,July,2007, pp. 379-415.
63.《清代江南的卫生观念与行为及其近代变迁初探》,载李文海、夏明方主编:《天有凶年:清代灾荒于中国社会》,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1月版。
64.“Studies on Ming Dynasty Infectious Diseases”(第二作者),MING QING YANJIU 2005, The Department of Asian Studies of the Universita degil Studi Di Napoli “L’Orientale”, 2006.10
65.《明清时期孝行的文本解读——以江南方志记载为中心》,《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七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66.《清代江南的卫生观念与行为及其近代变迁初探——以环境和用水卫生为中心》,《清史 研究》,2006年第2期,第12-26页。
67.「清末における「衛生」概念の展開」、「東洋史研究」第六十四巻第三号、2005年12月。
68.《大疫探论:以乾隆丙子江南大疫为例》,《江海学刊》2005年第4期,第146-154页。
69.《海峡两岸中国医疗社会史研究述论》,孙江主编《事件·记忆·叙述》(《新社会史》第1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0.《中国疾病、医疗史探索的过去、现实与可能》,《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第158-168页。(《新华文摘》2003年11期转载;并被收入《历史研究》编辑部编《〈历史研究〉五十年论文选》(社会史卷),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71.《疫病社会史研究:现实与史学发展的共同要求》,《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4期,第4-7页。(《新华文摘》2004年2期转载)
72.《清代江南的种痘事业》,《清史研究》2003年第2期,第28-37页。
73.《从社会到生命——中国疾病、医疗社会史探索的过去、现实与可能》,杨念群、黄兴涛、毛丹主编:《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4.《趋新求实 真诚投入——博士论文撰写体会点滴谈》,《中国研究生》2003年第3期。
75.《非典·瘟疫史·生命关怀——我与疫病医疗社会史研究》,《书城》2003年第7期。
76.《清前期乡贤的社会构成初探——以浙西杭州和湖州府为中心》,《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77.《20世纪明清疾疫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10期。
78.《咸同之际江南瘟疫探略——兼论战争与瘟疫之关系》,《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5期,第79-99页。
79.《清代江南瘟疫成因探略》,载《明清人口婚姻家族史论——陈捷先教授、冯尔康教授古稀纪年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
80.《打通医学史与社会史研究的他山之石——评罗伊·波特主编的〈剑桥医学史〉》,《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四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81.《贤妻兼良相的明太祖马皇后》,《历史月刊》2002年第10期。
82.《明懿文太子朱标尊贵而郁闷的一生》,《历史月刊》2002年第2期。
83.《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论清代国家和社会对瘟疫的反应》,《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第45-56页。
84.《嘉道之际江南大疫的前前后后——基于近世社会变迁的考察》,《清史研究》2001年第2期,第1-19页。
85.《清代江南瘟疫对人口之影响初探》,《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第2期。
86.《清人对瘟疫的认识初探——以江南地区为中心》,《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三卷),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238-258页。
87.《烂喉痧出现年代初探》,《中华医史杂志》2001年第2期,第81-85页。
88.《麦克尼尔〈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William H. McNeil, Plagues and Peoples)》,《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三卷),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6月。
89.《关注生命——海峡两岸兴起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第95-98页。
90.《消闲与御灾——清中前期江南民生的两个侧面》,《文史论丛二集》,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9月。
91.《历史上的中国人口行为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0期。
92.《清前期浙西北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三个层次》,《铁道师院学报》2001年第1期。
93.《清前期浙西北基层社会精英的晋身途径与流动》,《南开学报》2000年第4期,第15-21页。
94.《道光三年苏州大水及各方之救济——道光时期国家、官府和社会的一个侧面》,《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一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98-208页。
95.《中国的民间力量与公共领域——近年来中美关于近世市民社会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4 期,第117-123页。
96.《道光前期江苏的灾赈积弊及其整治》,《中国农史》1999年第4期,第67-70页。
97.《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明清部分)述评》(合作),《清史研究》1999年第4期,第112-116页。
98.《十六世纪江西吉安府的乡约》(译作),《赣文化研究》,第六、七期,1999年12月、2000年12月。
99.《清代中后期乡绅的社会救济——苏州丰豫义庄研究》,《南开学报》1997年第3期,第。
100.《丰豫庄非潘氏宗族义庄》,《中国农史》1997年第2期。
101.《从苏州〈彭氏族谱〉管窥明清江南人口状况》,《铁道师院学报》1997年第2期。
102.《1980年以来国内明清社会救济史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9期。
103.《唐代勋官的实际意义》,《铁道师院学报》1995年第2期。
104.《唐代均田制下受田农民的生产、消费生活》,《铁道师院学报》1993年第4期。
四、研究项目
1.“瘟疫与人:中国经验历史启示”(20STA030),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资助项目,主持人,20万,2020年10-2022年10月。
2.“中国抗击重大疫情史和民族精神的涵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特别委托项目暨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主持人,20万,2020年3-4月。
3.“宋元以来中医知识的演变与现代‘中医’的形成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80万,2018年12月-2023年12月。
4.“中国殡葬史数字博物馆·明清部分”,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主持人,5万,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
5.“中西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疾病与卫生比较研究”,天津市131创新型研究团队项目,60万,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
6.“现代中医基本认识的知识考古及其文化建构研究”,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科研项目,20万,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
7.“中国通史·明清卷”,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中国通史》编纂项目,20万,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
8.“中国殡葬史·明清卷”,民政部《中国殡葬史》编纂项目,主持人,30万,2012年至2014年。
9.“十九世纪以来现代中医知识的建构与社会文化变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主持人,20万,2012年至2014年。
10.“清人的日常生活研究:以医疗卫生为中心”,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人,20万,2011年至2014年。
11.“清代的日常生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主持人,20万,2011年至2015年。
12.“晚清瘟疫与卫生防疫机制的演进”,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9万,2008年至2010年。
13.“清代的医疗卫生机制及其近代转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主持人,20万,2006年至2009年。
14.“中国近世的卫生观念与行为及其近代变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主持人,2万,2006年至2008年。
15.“明清以来中国的疾病医疗、生存境况和社会变迁研究”,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主持人,50万,2003年至2007年。
16.“中国古代的饮食、疾病医疗与生态环境——一项社会生态史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总主持人为王利华教授),子课题负责人,2005年至2008年。
17.“中国传统减灾救灾研究——以汉、唐和清代为中心”,民政部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委托项目,第一研究人员,5万,2002年至2003年。
18.“清代灾荒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总主持人为李文海教授),子课题负责人,3万,2002年至2006年。
19.“最新国外社会史论文选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之子课题(总主持人为常建华教授),负责人之一,2万,2002年至2006年。
20.“中国家庭史·明清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家庭史”之子课题(总主持人为张国刚教授),负责人,1.5万,2000年至2004年。
1. 2002年10月,博士论文《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入选“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2. 2002年12月,《嘉道之际江南大疫的前前后后——基于近世社会变迁的考察》获天津市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3. 2004年12月,著作《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获天津市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4. 2009年9月,《中国家庭史》(合作,独立撰写其中的明清卷)获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5. 2015年9月,《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入选2015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成果文库”。
6. 2018年6月,《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获天津市第十六届社科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7. 2018年9月,《优化教学 激励互动 引智交流——卓越史学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第一主持人)获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8. 2020年12月,《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电话:022-23501637(院办)
邮箱:lsxy@nankai.edu.cn
地址:天津市津南海河教育园区同砚路38号
邮编:300350